真假话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中一类非常典型并且重要的题目,尤其是直言命题这一重要考点经常在考试中出现。简单的真假话问题都比较规律,就是若干人各自描述一句话,题干会告诉你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或假话,然后判断其他人的真假或是真实情况。很多考生在做这类题时一般都能想到用假设法,假设第一个人说的是真的,那么其他几个人说的就是假的,然后判断是否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如果有矛盾再从第二句话开始假设,以此类推。这样当然也可以解题,但是耗时很多,而行测考试不会给大家预留太多时间慢慢解题,所以学会如何快速解决各类问题最为关键。在此,华政教育专家推荐大家利用矛盾法来解决,下面就用两道比较典型的直言命题真假话题目来进行具体讲解和分析:
例1.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答案:C
【华政解析】首先甲乙丙丁各陈述了一句话,然后题目告诉我们其中只有一人是真话,这就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问题。我们可以先在四句话中看看有没有矛盾关系,发现甲(所有是)和丙(有些非)的话是矛盾命题,说明其中一真一假。四句话中又只有一句为真,所以乙和丁的话必定为假话。所以我们能够推出老陈没有嫌疑,有了这个判断,我们也就能够判断甲和丙谁真谁假了,既然老陈没有嫌疑,说明甲说的是假话,而丙说的是真话,所以答案选C。
上面这道例题就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真假话题目,在考试中还会有另一类问题:若干句话中有两真或者两假,其实解题思路仍旧是用矛盾法,不过是稍稍复杂了一些,现在我们同样以一道题目来分析:
例2.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华政解析】题目中甲乙丙丁各陈述了一句话,但题干条件告诉我们其中有两句真话两句假话。这样的组合有很多种,如果一个个去试,显然费时费力。既然还是属于真假话问题,那就仍然可以用找矛盾法去简化,很明显甲(所有是)和丁(并非所有是=有些非)是一对矛盾命题,所以这两句话中必然一真一假。虽然我们此时还是无法判断,但至少得到一个信息:乙和丙的话也是一真一假的关系。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因为缩小了范围,此时再用假设法从这两句话突破就会快很多。观察乙和丙说的话后会发现,当你假设乙的真假时,并不能判断丙的真假。而丙的话明显涵盖范围要包括乙的内容,所以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假设丙的话为真,那就说明乙和丙都不能进公司,那么乙说的这句话此时也必然为真,这就不符合前面推出两句话必为一真一假的关系。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丙说的话为假,乙说的话为真。既然乙不能进公司,再进一步判断,自然甲说的话为假,丁说的话为真,所以答案选B。
华政教育专家针对以上讲解进行总结:例题2显然要比例题1复杂了一些,但总归属于真假话问题,我们一开始的思路都是先找矛盾命题,对于简单的只有一真或一假问题时,只要能判断出其他命题的真假,自然也就能够得到真实的信息。而当题目中说有两真或两假时,就需要先找到矛盾命题,然后再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关系,缩小范围后从其他命题开始假设,然后解决问题。相信通过对于两道真假话问题的讲解,广大考生再遇到此类问题自然就能快速解题,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