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三招提高阅读效率
2014-01-10 19:47: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文章阅读是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一种常考题型,可以说广大考生一见就开始烦躁、失去耐心的题型之一。华政教育专家发现,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的文章阅

文章阅读是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一种常考题型,可以说广大考生一见就开始烦躁、失去耐心的题型之一。华政教育专家发现,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的文章阅读部分一般考查一短一长两篇文章,篇幅在400~800字之间,文章体裁涉及范围较广。文章后面会给出3-4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阅读的材料以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人文社科类文章为辅,所涉范围比较广泛。

文章阅读与很多其他的言语题一样,在我们大家心中一直处于“反正就这样儿了”的地位,这是考查语文功底和积累的,我语文就是很烂,短期内不会有提升了。但是,殊不知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也就是这种想法导致大部分考生这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可以说是低的可怜。何为解题效率?一是提高阅读效率,节省做题时间,二是提高解题正确率。这两点在考生中做到任何一点,对于我们考生来说都是获利的。那么如何做呢?

一、必须要端正心态 认真仔细

要知道如果不认真对待文章阅读,那还不如不做,得不偿失。很多考生对待文章阅读,草草了事,文章不认真读,题目也不认真阅读,题目与文章也不认真比较,一篇文章4到题能错3个,甚至全错。你不仅损失了时间,还没有收获相应的分数,那你究竟为了什么去做这部分题呢?阅读不是逻辑,也不是数学, 不存在会、不会的问题,所以要想在言语题部分有所突破和提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心态,仔细地去对待每一道阅读题。

二、忌盲目跳读

阅读部分常常强调的一个点就是:读关键词、句,读重点。但是,读重点不等于跳着读,不等于有些部分读,有些部分不读。举个例子,阅读题中有一种问法:下列关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这类提问方式我们称之为细节型题型,既然是细节题,那就需要抓住文段的细枝末节,认真比较选项与文章之间的异同。盲目选择读或者不读,只会遗漏关键信息,在这类题目上不断地犯错误。

三、做题顺序很重要

如何节省做文章阅读题的时间呢?答案就是选择合适的做题顺序很重要!

1、先看问题,给问题分类

拿到文章阅读题,不用急着先读文章,而应该先读问法。一般4道题中,会涉及到3~4种不同的问法,根据问法我们来判定哪个题先做,哪个题后做。

第一类:选词、词句理解题、句子填空题、病句题

这类题被称作微观题,解决这类题目,不需要阅读全文,只需要阅读与题目相关的那部分文章内容即可,这类题型虽然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遇到了一定要最先做。

例如:2008-江西-48题

(二)此次研究由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David Zald领导。他和研究小组利用视觉闪光抑制(visual flash suppression)技术(该技术能够减慢大脑对面部表情的反应速度),和一个能让双眼同时观看不同图像的阅读器,向参与实验者的一只眼睛展示静态的面部表情图像,向另一只眼睛展示一串快速翻动的随机图像,并让参与者报告他们第一眼意识到静态面部表情的时间。

(三)结果发现,相比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参与者意识到惊恐表情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Zald表示,这种现象在实验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48.对于第三段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惊恐表情反应比中性或快乐的表情速度更快

B.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大脑都对于惊恐表情的加工处理更快速,跟我们的预测不符

C.研究结论表明了我们对于惊恐表情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更为敏感

D.大脑对微笑“漠不关心”

这道题就是一道词句理解题,在这篇文章中排在第二题,但是它属于我们所说的要优先做的题目,因而我们可以先去阅读第三度部分的内容,根绝这部分内容即可选出答案。 解析:根据原文“这种现象在实验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知是“在实验中”。A“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准确。第三段中并未涉及我们的预测是否和试验的结论相符,所以B表达的不够准确。D的内容从第三段推不出来。对于第三段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第二类:针对文章某段内容或者某个话题所出的细节理解题

这类题被称作中观题,解决这类题目,也不需要阅读全文,只需要定位题目中的相关段落或者和题目中话题相关的文段即可。

例如:2012-江西B-24题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理解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的钥匙。

24. 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的心理不是由任何事物决定的

B. 人的心理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

C.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D. 人的心理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这道题就是一道针对文中第二段内容的细节理解题,在这篇文章中排在第三题。先看文章再看题目,那么这段内容至少要阅读2遍,损失大量阅读时间,效率不高。这里就体现出了先阅读题目再看文章的优势所在。解析:文章第二段说明了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并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只有选项C理解正确,当选。

第三类:针对全文的文意理解题和细节理解题

这类题被称作宏观题,这类题目不把文章全读完是没法完成的,因此要耗费大量的阅读时间,是一定要放在最后做的。命题人往往也喜欢把这类题放在第一题、第二题,按部就班做题的考生就落入了他们设置的陷阱。 通读全文后,提炼文章的核心主题词,能够提高这类题型的正确率。

华政教育专家希望大家能够最后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能够认真地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实践一下,做一些模拟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江西华政教育 江西公务员笔试 江西公务员

上一篇: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拼“人品”
下一篇: 2014江西省考行测定义判断高频考点:“三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