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制度渐入中国
【背景链接】
“生吃猴脑”、“活熊取胆”、“斗狗赌博”……近年来,每一件动物伤害事件的曝光都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几乎任何无视动物权利的行为都会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热议的同时,源于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的理念和制度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所认知。
【民间组织现状】
“小动物也是生命,凭啥不能活得更好呢?”这是黑龙江哈尔滨市民刘春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60岁的刘春丽从事伤残小动物救助工作已经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作为“哈尔滨小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刘春丽对这些被她称作“孩子”的伤残动物一直不离不弃。
中国动物学会副秘书长张永文表示,“哈尔滨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境况是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典型,资金缺乏和人力不足一直制约着此类组织的发展。但是,民间组织在推进“动物福利”理念上一直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补充政府职能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作为。许多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活动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宣传性,让很多人对“动物福利”从一无所知到逐渐理解和接受。
【动物福利】
据了解,“动物福利”理念源于发达国家,如今已为各国普遍接受,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动物福利法”。
按照当前国际普遍观念,人类能提供的“动物福利”包涵五项内容:不受饥渴,提供动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的食物和饮水;生活舒适,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让动物能得到舒适睡眠和休息;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疼痛,预防疾病并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治疗;无恐惧和无悲伤,保证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自由表达天性,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伙伴在一起。
【专家分析】
动物保护专家认为,“动物福利”表面上是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问题,更深层面上是文明观念的行为外化,也是整个社会道德涵养提升的体现。
【最新法规】
合理、合法、科学利用动物符合自然规律,与关注“动物福利”并不矛盾;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活动中,也应该遵照“动物福利”原则,不断改进技术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者、经营者和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和要求会不断提高,建立“动物福利”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将成为一种趋势。
由农业部批准立项的我国首部《动物福利评价通则》标准已经报送全国畜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等待审定。显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动物福利”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