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问
2015-01-05 23:13:3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3年9月之前,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的移民搬迁、库底清理和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相继完成蓄水验收。这意味着经过8年的建设,汉江水终于完成了启程准备,2014年10月它将奔向遥遥相望的北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成为北

2013年9月之前,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的移民搬迁、库底清理和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相继完成蓄水验收。这意味着经过8年的建设,汉江水终于完成了启程准备,2014年10月它将奔向遥遥相望的北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成为北京的饮用水,丹江口水库因此被称为“首都的水缸”。2013年来,我国南旱北涝、丹江口水库污染及三峡库区5.1级地震等相继发生,社会的担忧再次指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会不会无水可调?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的时间表,完成验收的丹江口水库即可蓄水,但这一计划已经落空。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提供的水文资料显示,2013年10月1日,水库水位为145.25米,到12月19日,水位为140.92米。爽约的汉江秋汛,让丹江口水库一直入不敷出,2个多月的时间里水位下降4米多。预计到2014年5月,水位将进一步降至历史少见的135米。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说,过去10多年来,中国南方已进入“水少周期”,汉江等流域近年虽发生过较大洪水,但总体上水量有所减少。

此外,一场“夺水之争”在丹江口库区悄然隐现。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中线工程将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95亿立方米的“南水”将流向这些水资源紧张区域,之后还将逐步增加到130亿立方米。

在汉江上游,陕西正在建设“引汉济渭”工程,规划从汉江调走15亿立方米的水。湖北也紧锣密鼓改造升级鄂北岗地的灌溉水源“总闸门”——清泉沟泵站,新的清泉沟远期设计引水量每年达到14亿立方米,最大引水量更达到30亿立方米。

一碗水三张嘴。如果都按最大量来计划,“三股水”每年将近180亿方,再加上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生态用水的200亿方下泄量,这一数字已几乎接近丹江口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流量,而实际上遇到干旱或持续干旱的年份,入库流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郑守仁认为,目前的状况并不会对工程2014年汛后按时向北方调水产生影响,因为汉江在夏汛期间通常都会有较大来水填充库容。另外,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已由不完全年调节型变为多年调节型,未来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留住丰水年的一部分洪水,以弥补枯水年,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认为,历史上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出现连续两年以上的枯水年时,北方受水区也多为平水年或枯水年,这的确对调水不利。但当水源区遭遇枯水年,为保证水源区用水需求,中线工程将实行“枯水年少调”原则。同时,如果将丹江口水库上游的一系列干支流水库纳入统一的应急调度,可以及时向丹江口水库补水抗旱。

汉江集团总经理胡军说,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需要综合协调陕西引汉济渭、鄂北岗地供水、汉江中下游生态用水、南水北调等各方利益。随着汉江流域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需水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季节性、功能型缺水的局面时有发生。在枯水年份,流域内用水与流域外供水矛盾将会加剧,各方利益将更难协调。

会不会污水北调?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是南水北调的基本原则。2013年,丹江口库区的污染现象曝光后,社会不禁担心:南水北调会不会变成污水北调?

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多年来保持在二类甚至优于二类以上。半月谈记者在库区采访发现,为保护中线水源,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关停了1000多家污染企业,但即便如此,污染问题依然“四面狼烟”。

生活污水直排在库区还存在。据2013年全国政协特邀常委团视察中线库区的调研报告显示,丹江口库区的十堰市、河南的淅川和西峡县的生活污水收集率都不足40%。鄂豫陕三省库区共有1032万农村人口,每年排放污水约3亿吨,此外还有量大面广的畜禽粪便污染,其治理难度同样不容小视。

库区内三省有1488万亩耕地,仍依赖传统的农耕方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100万吨、农药1.5万吨,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达到800~1300千克/公顷,成为导致水库富营养化的元凶之一。

为了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污染及水土保持,国家在“十二五”将投入120亿元,支持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污染入库河道整治等十大类项目,确保到2015年末,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直接入库的主要支流不低于Ⅲ类,入库河流全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说,全市正以南水北调倒逼地方转型发展,提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发展理念,把保护一库清水作为最大的任务。同时,他建议国家对水质保护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与突破,可以考虑在库区设立生态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适应水源地生态保护的新模式。

会不会诱发大地震?

2013年12月16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湖北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的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成后,大坝已从162米增至176.6米,水库正常蓄水水位也将由157米增加到170米,蓄水量将增加116亿立方米,达到290.5亿立方米,水库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仅次于三峡水库的第二大水库。

湖北省地震局副研究员王秋良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水位抬升有可能诱发一些新的地震,但震级一般不会太高,对此不必担心。

为了监测和分析丹江口水库地震活动变化,湖北省已于2012年底建成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11个数字遥测地震台站、3个地下水井网组成,并在湖北武汉、丹江口及河南陶岔分别设立了分析中心、台网中心和监测数据备份分中心。监测范围覆盖了整个丹江口库区。这套总投资2700万元的监测系统,在重点监测区可以监测到0.5级以上地震,在边界区能监测到1.5级以上地震。

王秋良说,水的渗透区域和影响深度加大,会诱发一些小的地震,但出现4.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丹江口库区的地质条件较好,没有活动断裂通过,大坝坝址及周边50公里范围内,近两千年来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在距坝址170公里的周边,历史上最大的两次地震均为6级左右,分别发生在公元46年和788年。二是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虽然诱发过一系列地震,但最大诱发地震发生在1973年,震级为4.7级。(半月谈,记者 袁志国 吴植)

南水北调东线遭遇高水价难题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11月15日-12月10日正式通水。该工程总投资500多亿元,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取长江水,通过大运河将水输送到山东,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山东3省71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约1亿人。

然而,供水范围内的多位地方政府人士表示,水价问题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水价并未最后敲定,但初步测算出来的高水价已经在江苏、山东引起了很大反响,让地方政府感到头疼。


 

相关热词搜索:焦土 江西 大国

上一篇:公考时事热点 春节变春“劫”:你的过年钱去了哪儿?
下一篇:时政热点:“快递实名制”需要“破茧成蝶”的勇气